To build wisdom city

To explore the data value

实干兴商

Doing Business

德汽车工业协会反对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泰国对低价进口商品征收7%增值税今生效;加拿大就拟限制进口中国电动汽车展开公众咨询
来源: | 作者:商务协会 | 发布时间: 296天前 | 124 次浏览 | 分享到:

1.德国汽车工业协会反对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

新华社柏林7月3日电 (记者车云龙)德国汽车工业协会3日发表声明,反对欧盟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关税。该协会认为,此举不符合欧盟利益,不仅会对欧洲消费者和企业造成负面影响,还将阻碍欧盟本土电动汽车市场发展,也不利于实现气候目标。

声明指出,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关税,尤其会影响欧洲车企及其合资企业,因为欧盟从中国进口的相当一部分电动汽车来自欧美制造商,而这些企业在华合作与生产是欧洲能源转型和提高竞争力的重要基石。另一方面,中国的原材料和电池等先进技术,为欧洲电动汽车工业提供了保障,额外关税会使电动汽车在欧洲市场更加昂贵,从而限制消费者购买。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认为,从中长期来看,中国电动汽车不会“涌入”欧洲市场。提升欧洲汽车工业竞争力应通过促进创新和自由贸易实现,而非依赖贸易保护措施。该协会呼吁欧盟委员会放弃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关税,通过对话方式解决问题,与中国共同致力于保障开放市场、确保供应链安全以及实现环保目标。

德国慕尼黑经济研究所3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关税不会削弱中国电动汽车的地位,也不会提升欧洲车企的效率。来源:新华网)

2  泰国对低价进口商品征收7%增值税,今起生效

日前,据外媒报道,泰国财政部宣布将从7月起对价值低于1500泰铢的进口商品征收7%的增值税,以创造更公平的竞争环境。据了解,新法规的有效期将从7月5日持续至12月31日,以便为后续更长效的政策措施出台和实施提供过渡期。在此之前,根据自2018年起生效的现行增值税制度,只有价值超过1500泰铢的进口商品才需征收增值税。(来源:网易新闻)

3.加拿大就拟限制进口中国电动汽车展开公众咨询,涉及关税和投资限制

加拿大财政部当地时间7月2日发布声明称,当日启动为期30天的公众咨询期,讨论针对中国电动汽车进口的一系列潜在措施。

声明称,此次磋商将就潜在的政策应对措施征求意见,包括根据加拿大《关税法》第53条征收附加税,以及调整联邦零排放汽车激励计划和投资限制等其他潜在方案。咨询文件称,加拿大政府希望了解“是否需要采取额外行动,如进一步的政策指导、监督或限制与加拿大电动汽车供应链中来自中国的交易和投资等举措”。

中国外交部、商务部此前多次明确表示,一贯反对违反世贸规则单方面加征关税,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维护自身正当权益;保留向世贸组织提起诉讼的权利,并将坚定捍卫中国企业合法权益。(来源:界面新闻)

4.德国叫停大众旗下公司与中企交易
德国政府内阁当地时间7月3日以所谓国家安全问题为由,叫停了大众旗下公司“曼恩能源方案”(MAN Energy Solutions)将燃气轮机业务出售给中企的交易。
据路透社和法新社报道,德国内政部长费泽在3日的记者会上称,“出于对安全的考虑”,她欢迎这一决定。
德国副总理兼经济和气候保护部部长哈贝克也证实了此事。他声称,德国普遍欢迎投资,但牵涉到“公共秩序(public order)”的关键技术必须受到保护,这就是交易被叫停的原因。“我们要保护可能对公共安全和秩序构成威胁的技术,使其免受信息泄露或受到与我们关系并不总是友好的国家的影响。”
他补充道,考虑到安全问题以及公司的运营机密,他无法提供更多细节。
根据德国《对外贸易法》,如果非欧盟企业收购一家德企超过10%的股份,同时该企业属于“关键技术”和“关键基础设施”领域,德国经济部将对此类并购案进行审查,并有权否决相关交易。
“曼恩能源方案”表示尊重德国政府决定,并将逐步缩减开发新的燃气轮机业务。该公司发言人在一份声明中说,“我们将极其谨慎地推进这一阶段的工作,同时考虑到我们员工、客户和合作伙伴的利益。”
根据中国船舶703所官方微信公众号去年6月发布的消息,中船重工龙江广瀚燃气轮有限公司(下称龙江广瀚)与“曼恩能源方案”签署了资产购买协议,收购其燃气轮机业务。龙江广瀚是中国船舶703所专门从事中小型燃气轮机产业的子公司,“曼恩能源方案”隶属于德国大众集团,为全球著名的发动机及涡轮机械供应商。
路透社称,德国政府的这一决定正值欧盟与中国贸易关系紧张局势加剧,欧盟与德国都试图降低对华经济关系“风险”。中国是德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不过德国政府近来呼吁企业减少对华依赖,并宣称要求中方为企业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来源:观察者网)

5.瑞典动力电池生产商正考虑缩减全球扩张计划
被整个欧洲寄予厚望的瑞典动力电池生产商Northvolt,过去大半年里一直处于奇奇怪怪的“厄运状态”下。经历近期的“丢单”冲击后,公司高管坦诚正重新考虑前几年行业红火时提出的激进扩张计划。
Northvolt目前只有一座运营中的电池超级工厂,位于北极圈下方的瑞典城市谢莱夫特奥。据悉,这家工厂的规划产能为每年16吉瓦时——1吉瓦时大概能供应1.7万辆电动汽车,但去年的实际产能远远低于外界期望。
Northvolt的首席执行官彼得·卡尔松接受媒体采访时,拒绝透露去年的实际产能,仅表示若到年底时能够将当前的产能水平“翻五倍”,那么今年能够生产1吉瓦时的电池。他还预期,2025年将能生产“数个吉瓦时”的电池,并在2026年实现盈利。
这样的扩产速度,连Northvolt的投资者宝马公司都无法接受。宝马近期取消了一笔价值20亿美元的电池订单,转手给了韩国的三星SDI。卡尔松也坦承,公司需要证明在执行能力方面能与亚洲供应商匹敌。
公司开始对经营战略进行重新审视。卡尔森暗示,公司董事会将在今年9月举行会议,届时可能会延迟德国、加拿大和瑞典新工厂的建设。他表示,公司“正在不同的建设工地上花费很多钱”,这将成为战略审查的一部分。(来源:财联社)